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先学八字后学风水好吗 先学八字后学风水吗

先学八字后学风水好吗 先学八字后学风水吗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系统地学习《易经》,学习的顺序是怎样的?

从0开始系统学习易经怎么操作?

其实没有非常复杂的,也不用买各种古籍,然后一脸懵逼看不懂,也不用纠结那么多大师的讲解到底看谁的。跟着我的步骤这样来:

1、首先是扫盲,你要知道什么是易经,别学错了;扫盲大概有这些知识:

1.1:《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中华文明史中的历代先贤们都有研究《易经》的经历,比如春秋时期的孔子、三国时期的王弼、唐朝时期的李淳风袁天罡、北宋的陈抟、明朝的刘伯温等等。

1.2:《易经》在最早的时候实际上有三册,分别是《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传说《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经,《归藏易》黄帝时代的易经,《周易》是周朝的易经。现在人们说的易经,一般也都是指《周易》。

1.3:《易经》被称为六经之首,因为孔子在晚年的时候花了很大的精力去研读《易经》,并大力提倡《易经》,所以使得《易经》成为了儒家的根本经典,进而也影响了诸子百家。并且孔子还为易经写了“十翼”,去深入阐述易经。

扫盲基本上就这些了,展开讲也就是多一些易经影响的衍生,比如易经对儒家有什么影响,对道家有什么影响等等,扫盲主要是了解一下易经的概念,没有什么实际的知识干货。

所以才说是扫盲科普。

2、扫盲之后,就要开始了解易经基础概念中的基础概念:太极、两仪、四象。

2.1:太极大家肯定是很熟悉的,太极图、太极拳、太极八卦等等,都有太极二字;而太极这两个字,就是起源于易经的,是易经基础中的基础概念,道教里面的太极概念,也是受到《易经》影响而来的。

2.2:太极在《易经》中指到达最终真理的意思,指天地未开的时候,世间万物都还是混沌一片,这个时候混沌中没有任何物体,但是它又包含了一切,可以诞生出世间万物,是万物的根源,这个时候的状态就是太极。

2.3:两仪是由太极演化而来,当天地分开之后,首先出现的就是两仪;用大白话来讲,一切属性对立的事物都是两仪,比如:男和女,上和下,白天和黑夜,春夏和秋冬,水和火等等...

2.4:因为太极是一切矛盾的统一体,太极包含了万物;所以当太极演化出两仪的时候,两仪就是一切矛盾的展开,就如同太极图中“阴阳鱼”的黑白两面,所以一切属性对立的事物都是两仪。

2.5:两仪生四象;四象分别是: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是由两仪演化而来的,而两仪是阴和阳。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在阴和阳的运行中,阴阳平衡被打破了,当阴阳平衡被打破之后,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就出现了四种新的状态,分别就是太阳、少阳、太阴、少阴。

2.6: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四象是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圣兽你肯定听过,你可以理解为它们就代表了四象;当然这不严谨,但对初学者来说,理解这个概念是可以的。

这就是扫盲之后,要马上理解的易经基础中的基础概念:太极、两仪、四象。

3、紧接着,你就要学习八卦。

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句话就是易经小白入门的基础,前面简单讲了太极、两仪、四象。

现在马上就要开始了解八卦。

3.1:八卦分为个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但是不论先后天,它基础都是符号,这套符号用一条连续的线来代表阳,称为阳爻(yao),用中间断开的线来代表阴,称为阴爻,如下图:

3.2:然后三条这样的符号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八组线条,称为八卦,分别是:乾(qian)坤(kun)震(zhen)艮(gen)离(li)坎(kan)兑(dui)巽(xun),文字与符号一一对应,见下图:

3.3:八卦分别的含义是:

乾卦为天,在我们现实中位于南方,南边向阳,阳气旺盛,是纯阳之卦;

坤卦为地,和乾卦对应,现实中位于北方,一南一北、一上一下,是纯阴之卦;

艮卦为山,现实中位于西北,也象征着中国西北多山地;

兑卦为泽,现实中位于东南,和西北对应,东南方多沼泽、多水;

巽卦为风,现实中位于西南,也象征着西南地区风多;

震卦为雷,现实中位于东北,东北地区春夏之交时雷雨多,所以是雷卦,震卦;

离卦为火,现实中位于东方,旭日东升,太阳亮丽,所以是火;

坎卦为水,现实中位于西方,日落于西,且大江大河多发源于西部,由西往东流动,所以是水。

3.4:八卦的记忆口诀是: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意思是:

乾三连,说的是乾卦的符号是三个连在一起的直线(三个阳爻);

坤六断,说的是坤卦的符号是三个断开的直线(三个阴爻);

震仰盂,说的是震卦的符号像一个仰天朝上的钵盂;

艮覆碗,说的是艮卦的符号像一个倒扣过来的碗;

离中虚,说的是离卦的符号中间断开是虚的;

坎中满,说的是坎卦的符号中间是直线、满的;

兑上缺,说的是兑卦的符号顶部是有缺口的;

巽下断,说的是巽卦的符号是底部是断开的。

3.5:先天八卦为伏羲所创,后天八卦是周文王改进先天八卦而创造的。周文王在研究先天八卦的过程中,发现先天八卦与实际应用有很多不相符合的地方,于是周文王改进了八卦的方位,使其更加顺应自然万物的变化,从而产生了后天八卦。甚至历史上还有个典故,叫:文王拘而演周易。

3.6:后天八卦和先天八卦最直接的区别在于,后天八卦有九位数,分别是: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这其中多了一个数字九、和中土的位置,我们看下面这张图,这张图中,最中间空白的地方就是五,我们在电视剧里经常听到称呼皇帝为“九五之尊”,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

3.7:后天八卦和先天八卦基础含义都是一样的,比如乾为天,坤为地,艮为山...这些基础含义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它最直接的区别就是顺序不一样。当然深入讲的话,后天八卦也有非常多的含义在里面,比如后天八卦和二十四节气有紧密的关联,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重要传统文化,甚至还申请成功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后天八卦和五行也还有关联等等...但是这些我们初学者都可以先不管,这是后面深入学习要考虑的东西,现在了解太多人会懵逼的。

这就是八卦,看起来不多,但是那是因为我考虑到这里问的是初学者如何学习,所以限制了一下篇幅,删除了拓展的一些东西,只保留了最核心的东西,所以就这些了。

所以我们就不展开讲了,作为初学者理解到这个程度就足矣。

4、学完八卦之后,就要学五行和天干地支。

五行和天干地支,并不是直接来源于《易经》的,其实严格来讲,它们和《易经》没什么关联。

但是它们在预测术里非常重要,而预测术又和《易经》关系非常深,很多人学《易经》也是为了预测,所以这个也得了解。

4.1:五行的说法最早起源于《尚书·洪范》;书中说道: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就是五行。

4.2:五行有相生的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4.3:五行有相克的关系,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4.4:五行涵盖了世间万物,所以世间万物也就有了五行生克的关系;前面说了八卦有属性,所以八卦也是带了五行属性的,也是可以有生克的。

4.5:天干是:甲乙丙丁戊(wu)己庚辛壬癸(gui)。

4.6:地支是:子丑寅(yin)卯(mao)辰(chen)巳(si)午未(wei)申酉(you)戌(xu)亥(hai)。

4.7:传说古人观日月起落,用树干和树枝来记录时间,所以“干”原意是指树干的意思,“支”原意是指树枝的意思。而干被称为天干,指的是太阳的运动;支被称为地支,指的是月亮的运动。所以天干和地支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时间的表述,用来计时。比如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用一个地支的名字来命名。

以上,就是五行和天干地支的基础。

也是一样,入门嘛,基本上就这些了,深入讲就多了去了。

新人小白阶段,不能说太多,不是不讲,而是因为容易让小白学懵逼。

但是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私信找我拿免费的文章。

5、最后,搞明白了前面这些,学到这里,恭喜你开始踏入易经的大门,开始了解六十四卦和预测术。

5.1:六十四卦是周文王将八卦相互搭配而得到的,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易经》基本上就是来解释这六十四卦的。

5.2:六十四卦是由两个八卦相互配合而得到的,如下图所示,都是由上卦、下卦、卦名、卦画组成的。六十四卦结构都是一致的。

5.3:上卦和下卦分别是八卦之一,组合在一起就是六十四卦中的一个卦画,同时这个卦也有自己的卦名,下图就是64卦全貌。

5.4:每一个六十四卦,都有卦辞和爻辞。卦辞是周文王为每一卦配有的一段解说,是每一卦的主旨,用来解释这个卦的含义,以备占卜时用来理解得到的卦象。爻辞是对卦中每一爻的解说(就是卦中六条线的分别解说),一卦有六爻,所以共有六条爻辞。《易经》一共有64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加上乾、坤两卦各有一用爻,总为三百八十六爻,故有三百八十六爻辞,由此可窥六十四卦的博大精深。

5.5:每爻先列爻题,后为爻辞;爻题皆为两字,阳爻记为“九”,阴爻记为“六”,次序、位置,自下而上,分别记为初、二、三、四、五、上;可结合下图理解:

乾卦,用爻是乾坤二卦独有的,仅在爻辞上体现,不在卦画上体现;其他六十二卦均只有六爻

5.6:古人为了方便我们记忆六十四卦,宋儒朱熹还创造了卦名次序歌,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下,有条件当最好背下来,歌诀如下:

上经三十卦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下经三十四卦

咸恒遁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5.7:如果你要进一步去学习《易经》,你就是要去学习者64卦的卦辞和爻辞,去理解他们详细的含义了。但是《易经》发展至今,其实分为象数派和义理派。

5.8: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象数派就是主要研究占卜、预测吉凶祸福,以及它们和宇宙的关系的。义理派就是从哲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去研究《易经》的。

5.9:所以如果你要学义理,就是学前文这64卦的详细含义和体现;如果你要学象数派,那么梅花易数、六爻、奇门遁甲、大六壬、紫微斗数、太乙神数、四柱八字等,都是可以研究的。你选一个方向去学即可。而这些预测术,大致上可以分为命理类和占卜类;这个你根据自己兴趣选即可。

基本上,这就是完完全全0基础小白想系统的学习易经,要走的路了。

本文前面4部分都是铺垫,是一定要理解的基础中的基础。

而第五部分就是方向的选择,选了方向之后,又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等于是在这个方向里,从零开始。

四柱八字预测的几本经典著作

自伏羲创造八卦以来,预测学逐渐传承和发展,鬼谷子创造六十甲子纳音给后学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唐代李虚中继承发展,形成了三柱论命之法,后经宋朝徐子平发展成为四柱,四柱预测学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也相继涌现出了众多预测书籍,较为经典的有以下几本。

1.《渊海子平》:这是第一部系统完整论述四柱学的著作,是四柱学的开山立派之学说,为宋代徐升根据当时著名的命理学家徐子平的批命方法记录而成的。这部书中第一次比较完整和系统地论述了“四柱算命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命书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深为后世研习命理的人士所宗奉。它也有其不完善之处,但其基本概括了四柱学的基础理论框架,书中的歌赋和诗决,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2.《三命通会》:此著作有着很高的官方地位,作者为明朝尚书万民英,清朝的四库全书将其收录,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书中除本人长篇高论外,还汇集了众多名家八字算命的精华论断,内容较为庞杂,是一本命理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3.《神峰通考》:该书原名《神峰张先生通考命理正宗辟谬大全》,为明朝中医郎中张楠所著,他生平研究子平命学四十余年,此书是他晚年七十多岁时才写的。该书和《渊海子平》《三命通会》《星平会海》《子平真诠》为传统子平命理学五大名著,是传统子平格局命理之正脉。

4.《穷通宝鉴》:《穷通宝鉴》原名《栏江网》,取“横江置网,一网打尽”之意。原书未署作者姓名和著作年代,但从书中大多列举明朝名人宰辅的命例分析,大致可以判断此书作于明朝末年。此书成书后,当时仅作为一种“私人密录式的抄本”在江湖上流传。后清朝南余春台进行编辑,并更名为《穷通宝鉴》。书中以阴阳五行为经,月令为纬,辅以寒暖调候来论命。此书如同字典一样,人们可以按图索骥找到答案,如“某日干生育某月,干透或支藏某物,即为富贵或贫贱”,这大多数根据实践经验总结而来,有一定的验应性,但要灵活运用需要深厚的功底。

5.《星平会海》:为明代人所写,但是未署撰写人姓名,只有一笔名“水中龙”。此书在明清时期即有很大的影响,全书所采不只一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五星禄命(卷一至卷五)和子平命理(卷六至卷十)两个体系,在卷十精论命局几十种,多是命学不传之秘,是术数学中少有的命学典籍。

6.《子平真诠》:是中国传统命理学著作,为清代乾隆进士沈孝瞻先生所著,全书共四十八章,现据考为明代《耕寸集》命理笔记。《子平真诠》是传统子平命理学“前三本”(子平真诠,渊海子平,三命通会)中分量最少,但是理论最为精辟,论述最为恰到好处的著作。此书算是一本完备的入门书,对命理理法讨论得非常细致。命理学大师徐乐吾说:“吾生平最服《滴天髓》《子平真诠》《穷通宝鉴》三书”。

7.《滴天髓》:相传为宋朝人京图撰,也有人说是明初刘基所作。四柱预测分为理法和技法两部分,此书算是理法的巅峰之作。《滴天髓》之名最初见于《明史》,其《艺文志》录有《三命奇谈滴天髓》一卷。后世能以严肃的治学精神,注解《滴天髓》的,功劳最大的当属任铁樵、徐乐吾。清代道光年间,任铁樵针对当时命理学偏离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正理,偏重于格局和神煞的问题,结合一生命理实践分篇增注,正本清源,并以大量的命例作为例证,内容更加成熟。

8.《千里命稿》:此书是时期上海的韦千里先生所著,作者复旦大学文学系毕业,有着深厚的命理学功底。该书是他主讲的命学培训班的讲义,成书时间在1935年。该书语言简练、述理清晰,是讲述子平命学概念的佼佼者,尤其是对五行、六神的性质讲解,让初学者非常容易理解、掌握。

对于命理爱好者,以上经典著作初学者可先看《千里命稿》,次看《子平真诠评注》,然后是《滴天髓》《渊海子平》《神峰通考》,然后融会贯通,再博采众家之长,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