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座右铭的意思是什么 标准答案 座右铭的意思及寓意

座右铭的意思是什么 标准答案 座右铭的意思及寓意

本文目录一览:

《座右铭》原文、翻译及赏析

《座右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座右铭,东汉崔瑗所作铭文,全文共20句,100字,抒发了作者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立场。让@泽光书院带你感悟它博大精深的自戒之词吧!

【原文】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①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②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③。隐心④而后动,谤议庸⑤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⑥圣所臧⑦。在涅⑧贵不淄⑨,暧暧⑩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硁硁⑪鄙夫介⑫,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注释】

①施:施舍。

②世誉:世俗的荣誉。

③纪纲:法度。

④隐心:估量。

⑤庸:岂,哪里。

⑥守愚,守拙。

⑦臧(zāng):褒奖。

⑧涅:一种矿物,古代用作黑色染料。

⑨淄(zī):黑色;变为黑色。

⑩暧暧(ài):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

⑪硁硁(kēng):执著,形容浅薄固执。《论语》:“子曰:硁硁然小人哉。”

⑫介:坚固。

【译文】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隐藏自己的真心,不要盲动,审度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柔弱是生存的根本,因此老子力戒逞强好胜,刚强者必死。浅陋固执刚直,小人却以此为美德而坚持。君子悠悠,内敛而不锋芒毕露,别人就难以估摸透啊!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赏析】

开篇“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两句可归结为慎言。 “无道人之短”就是不直言他人的短处。儒家将人分为君子和小人两类,对于小人的短处,不能说,说了会得罪小人;而对于君子,因为君子能够“吾日省吾身”,能够不断地自省自查自纠,所以不必说:正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无说己之长”则是提醒自己不要自我张扬。《道德经》中有言: “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白矜者不长。”“说己之长”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肯定、赞赏,进而获得利益。这种行为与儒家秉持的观念相悖。《论语·学而》有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过分强调自己的优点,就会名过其实,从而与作者所提倡的“无使名过实”相背离。无论是慎言人之短还是己之长,都是要求做人要慎言二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要求弟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讷言即慎言。这是守愚的方式之一。此“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与下文“守愚圣所臧”是一脉相承的。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是说施恩于他人不要再想,但接受他人的恩惠要铭记在心。《庄子·养生主》中云: “为善勿近名”,意思是做善事并不是为了博得好的名声。“受施慎勿忘”则是一种感恩意识、报恩观念的体现。两句中都有一个“慎”字,就是要提醒自己要时刻谨记,不可忘却。

“世誉不足慕”与“谤议庸何伤”两句则从荣与辱两个方面阐发作者的思想。无论是赞誉,还是毁谤,都要坦然视之、淡然对之。《道德经》中写道:“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在作者看来,宠辱若惊不可取,为人应该做到宠辱不惊:为此必须要坚持以正确的人生准则衡量自己的得失,审视自己的言行。仁就是这唯一的“纪纲”。

“隐心而后动”,就是要在行动之前先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只有合乎这一标准之后才能行动。 “守愚”也是“唯仁为纪纲”的具体实践。此外,从“在涅贵不淄,暖暖内含光”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守愚并不是指要愚昧无知.作者所说的“守愚”其实只是外表的愚,内心则要追求一种高洁的人格品质、近墨不黑的独立节操。

在做人的方式上,崔瑗强凋外柔内刚,以柔取胜:《道德经》中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犒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一句表明为人太过刚强会招致祸患。

在行为方面,作者要求自己做到上文所说的“慎言”,也要做到“节饮食”。这是因为饮食是物质生活的重要方面,没有节制,便会贪婪争抢而要做到这两点,就要在观念上做到“知足”。

此文在艺术上有两点很突出。一是在结构上,每两句构成一个意思,而且这两句的意思往往又是相反、相对甚至相矛盾的。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对立、矛盾,突出了主观选择的价值和意义,显示出戛戛独造的修养和品德来。这样,全文的结构便由这两句一意的单元所组成,颇类似后世律诗的结构。二是在语言上,采用五言形式。铭文这种形式,一般都是用在比较正规的场合,开国大典,盖世奇功,往往刻山勒石,以传诸后世。听以它多采用四言形式,以示典雅庄重;叩以《文选》所收铭文为例,前有班固《封燕然山铭》,后有张载《剑阁铭》,都是四言形式。而崔瑗比文,则通篇采用五言形式;确颇独特。其时五言形式,仅在民间流传,汉乐府民歌中比较多地采用这一形式,而文人圈子里则不太多见。前此虽有班固《双咏史诗》通篇一五言,但技巧颇为生疏,“质术无文”(钟嵘《诗品》)。崔瑗采用此式,大概是因为“座右铭”,写给自己看的,所以显得比较随便;而更重要的,是说明了崔瑗较注重从汉乐府民歌汲取营养。

【创作背景】

曾有打车吕延济题注说崔瑗的兄长崔璋被别人杀了,崔瑗就手刃他的仇敌,然后逃命,被赦免才得以逃脱。于是作此铭来警醒自己,又因为经常放在座位右边,于是叫做座右铭。

【作者简介】

崔瑗,字子玉,东汉涿郡安平人,是汉代著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草圣”的书法家。唐张怀瓘《玉堂禁经》:“八法(书法的基本笔法)起于隶字(今楷书)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钟繇)、王(王羲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让思想充实生活。谢谢您的阅读!衷心感谢来自网络的被采信息源!我们注重于分享,如有侵权必删。

傅佩荣:命运是否决定人生?我的这一句座右铭就是最好的答案

有生之物,皆有其命。

命是特定的遭遇,包括先天的条件与后天的发展。

相信命是可以预知的,就称为算命。

1 会算命的出租车司机

多年前,我有一次搭出租车去上班。

司机听到我要去台湾大学,立刻问我是不是台大教授?

我说,是的。

我怕他又像以前遇到的司机那样,趁机教训我没有尽到教育学生的责任,于是立即反问他:

“你是客家人吗?”

他说:“你怎么知道?”

我说我念小学时,同学大都是客家人,所以一听口音就知道了。

这位司机听了很开心,竟然说他可以为我算算命。

他调整后视镜,从镜子里看看我,然后开始为我算起命来。

我静静坐着,不敢发出声音,怕会给他什么暗示。

十分钟的车程,他竟然能够说出我的性格弱点,前半生的大致遭遇,以及今后应该留意的事项。

车到台大校门口了,我不愿意下车,就说:

“你再为我算一个问题,我才下车。”

他说好吧,我说:

“请你算一算,我快乐吗?”

他愣了一下,说:“很抱歉,这个问题我算不出来!”

听他说算不出来,我这才心甘情愿地下车。

2 “知命”的前提

确实,关于一个人是否快乐,是算不出来的。

拥有名利权位的人不一定快乐,而一无所有的人也未必不快乐。

下车之后,我想起一句西方的名言: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习惯;

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观念——行为——习惯——性格——命运,几者之间是一种连锁关系。

一个人希望自己命好,过得快乐些,上上之策当然是: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所谓“知命”,要从“了解自己”开始。

认清自己的现状以及自己设定的目标,然后想办法达成目标。

我年轻时,远赴美国耶鲁大学念书。

到那里的第一个星期,我就认清了主客观的条件及严峻的挑战。

于是,我拟订了求学计划,每日读书十二小时以上。

看到我的用功程度,宿舍里的同学常常问我:“什么时候会崩溃?”

幸好,我没有崩溃,顺利完成了学业。

年轻时所下的工夫,对自己的改造力量特别大。

我们谈“命”的时候,常常是“事后才有先见之明”;

但是,只要主观的观念清楚,知道自己所要追求的是什么,配合坚定的意志,勇敢地创造有利的形势,

那么,不管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已经在改造自己的“命”了。

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体认到了成长的喜悦。

3 “掌运”的关键

因此,“知命”所引发的行动,才是决定人生成败与苦乐的关键。

这样的行动,称为“掌运”。

“运”是会流转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得意与失意。

譬如,当整个经济不景气、大环境不好时,个人必然连带受到影响;

反之,社会大局势欣欣向荣,个人的努力自然比较容易看到成效。

那么,如何掌运呢?

简单说来,得意时好好珍惜及品味;失意时努力学习与充实。

人生的得失,应该以自己为主体,而不必处处与别人比较。

以自己为主体,就须从事生涯规划,考虑一生之中所有可能发展的潜能。

人有“身、心、灵”三个层次,三者皆有潜能以待开发。

那么,我们能够只顾开发身与心这两方面的潜能,而忽略“灵性”上的需求吗?

4 超越“命”与“运”

“灵性”的作用,在于使人超越对“命”与“运”的执着。

也就是说,它可以帮助你明白,不必以一般人所说的“好命”为人生目标,而应该看得更深、更远。

“命”无所谓好坏,要看自己“如何”面对与承受;

“运”既然是流转的,就要靠自己的修养来化凶为吉,把失意当成得意。

归根究底,客观上发生的事,与主观上的感受,这两者是不同的。

我从年轻时,就学会了一个观念,直到现在它依然是我的座右铭之一:

“即使我无法改变命运,我也可以改变我对命运的态度。”

自己的观念与态度,才是决定人生快乐的关键。

“知命”与“掌运”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人生活得快乐吗?

“座右铭”一词怎么来的?和最初的“不倒翁”有关

东汉釉陶不倒翁

清“赛璐珞”不倒翁 故宫博物院藏

这个假期,大家一定对西安大唐不夜城里的不倒翁小姐姐记忆犹新。不倒翁小姐姐的身姿轻盈、轻舞罗扇,一颦一笑之间,将我国传统佳人的绰约风姿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倒翁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玩具,其造型通常分为两个部分,上半身为人像,而且通常被设计为造型滑稽的老翁,下半段则为实心的半球形。由于上轻下重,不倒翁在被扳倒后还能自动竖立起来,因而被人们称之为“不倒翁”。

作为一种古老的玩具,传统的不倒翁常见的制作材质通常为纸身、泥底,还有的则用小葫芦挖净内瓤,内部灌铅做成的“葫芦形”不倒翁。到了后来,还出现了陶瓷不倒翁、鸡蛋壳不倒翁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出现了塑料制作的不倒翁。比如,在故宫博物院里,就收藏着一组“赛璐珞”不倒翁。这组不倒翁生产于清朝末年,而所谓“赛璐珞”,其实就是商业史上最早的合成塑料。而如今我们在市场上看见的不倒翁,以塑料为材质的占了绝大多数。

不倒翁出现在什么时候,这是一个难以考证的问题。但我想,其出现的时代一定不会晚。考古学家们曾经在属于母系社会的西安半坡遗址中发掘到一种提水壶。这种水壶装水时,就会往一边倾斜,装满水后则会自动立起来,非常方便于打水。到了先秦时期,这种水壶演变成一种“欹器”。《荀子》中讲到,孔子到鲁桓公庙参观,看见“欹器”,问是什么东西。守庙者回答这是放在座位右边喝酒的用具,这种用具很巧妙,当它没有装酒的时候呈倒斜状,酒装得适中,就会立起来,而装得太满,又会倾倒。这之后,后人就将这种东西放在座位右边,用来提醒自己办事做人要适中,不虚不满。由此也就出现了“座右铭”一词。有科学家认为,这便是后世不倒翁的雏形。

至于不倒翁玩具风靡起来,大概是在唐代。五代人王定保在《唐摭言》里曾经记载过,不倒翁玩具是由唐代的“捕醉仙”演化而来的。“捕醉仙”是当时人们劝酒的一种工具,通常由木头刻成人形,上部细,下部粗,上轻下重,扳倒后能自动竖立起来。此外,“捕醉仙”上身雕镂的形貌就像胡人一样,碧眼虬发,且用手指方向,所以又被称作“劝酒胡”、“酒胡子”、“指巡胡”。

人们在喝酒时,便围桌而坐,把“捕醉仙”放在一只盘子里,并置于桌子中间。随后,由年长者开始用手捻转,使之旋转。当“捕醉仙”停下来时,其手指向谁,谁就得饮酒,然后由饮了酒的人接着捻转,如此往复,直到尽兴为止。由于“捕醉仙”的相貌奇特,旋转时看上去颇为滑稽,因此还有逗乐的作用,常常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元稹曾经写过一首《指巡胡》:“遣闷多凭酒,公心只仰胡。挺身唯直指,无意独欺愚。”描述的就是当时宴会上把玩“捕醉仙”的情景。

也许,后来的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将其造型设计得更加多样化和趣味化,使得这种玩具受到了更多人尤其是孩子们的欢迎。然而,在历史的长河里,不倒翁的寓意却有些变了味。比如,“不倒翁”常被人们用来讽刺那些善于通过权术来长期保持权位的人,带有贬义。

明代画家徐渭便有一首《不倒翁》:“乌纱玉带俨然官,此翁原来泥半团。忽然将你来打碎,通身上下无心肝。”此诗一语双关、入木三分。将封建社会中那些道貌岸然却鱼肉百姓、毫无良心的官僚比喻成不倒翁,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僚对百姓的剥削与压迫。

由此可见,大家都喜欢玩不倒翁,但恐怕并不喜欢被形容为不倒翁。

文/雨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