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夸人文笔好,有才华的诗句 赞美一个人诗写得好的美句

夸人文笔好,有才华的诗句 赞美一个人诗写得好的美句

本文目录一览:

用诗歌体打评语,长沙这位宝藏老师火了

1月12日,湖南长沙

初三老师吴燕飞

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表现情况

结合学生名字的寓意来给出评语

吴燕飞精心设计了评语字体

加上合适的背景

采用彩印的方式打印

吴燕飞说:

“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学期,

我想给他们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回忆,

所以就给他们打了一份诗歌体的评语。”

对此不少网友

纷纷给吴燕飞老师点赞

在你的学生时代

有什么有趣

又值得回忆的事吗?

在评论区跟小编聊聊吧!

转自:政法频道综合

来源: 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

史上最精彩的10首夸人诗,夸得诗情画意,被夸之人岂不乐开花?

诗抒情,诗言志,诗也可以用来夸人。用诗夸人,既高雅,又富有诗情画意,且无矫揉造作之感,被夸之人自然乐开花。

那最精彩的夸人诗都有哪些?本文即将分享其中最经典的10首,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好诗,一起看看古人是如何夸人的,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很多。

首先看看夸赞好友的诗。

第1首 唐朝李白的《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李白比杜甫大11岁,杜甫崇拜李白,李白崇拜孟浩然。

这是一首独特、个性鲜明的“夸人赠诗”,李白夸孟浩然风流多才、不事权贵、高风亮节、名满天下,真是把孟浩然夸出花来了。

这首诗本身夸得很精彩,但实际上孟浩然果真做到“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了吗?其实那只是迫不得已而已,孟浩然年轻时很想做官,只是没有人用他而已。

第2首 唐朝杨炯的《夜送赵纵》

赵氏连城璧,

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

明月满前川。

这首五绝是一首赠别诗,也是一首夸人诗,写于杨炯夜送好友赵纵时。这首诗用和氏璧、明月来代指赵纵,寓意赵纵的高贵品格和君子品德,想必赵纵收到此诗定会欣喜异常。

此诗用语自然,比喻精巧,形象丰满,情真意切,饱含诗人对挚友的赞美,两人的深厚情谊弥漫在字里行间。

第3首 北宋苏轼的《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这首诗作于1062年,当时苏轼途经长安,遇到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董传,他就写了这首诗赠给董传。

董传尽管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苏轼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夸他,想必董传定会受到很大的鼓舞和激励,董传的名字也因为此诗而长久地流传下来。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很有理趣,形容饱读诗书者恰如其分,如今也是被广泛引用。

第4首 明朝王慎中的《送许进士应元知泰安州》三首其二

高才美少年,为吏即神仙。

入境花迎绶,行春雨映旃。

汉时供奉邑,鲁国谢归田。

化理今良牧,何须倚昔贤。

这首诗是王慎中送给许进士的,也是很精彩的一首夸人诗。作者夸许进士内外兼修,外为潇洒美少年,内有诗书,有高才,想象他日后定能在官位上做出很大的成绩。此诗既有夸赞,又有祝愿。

分享完赞美好友的诗,下面再分享几首赞美后辈、晚生的诗。

第5首 唐朝李商隐的《赠韩冬郎》

十岁裁诗走马成,

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这是一首很经典的赞诗,赞美韩瞻之子韩偓,李商隐是韩偓的姨夫。韩偓为晚唐著名诗人,据记载他“八岁,即席赋诗,才惊满座”,成年后更是被称为“一代诗宗”。

李商隐这首赞美诗构思巧妙,对比鲜明,形象生动。“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一句比喻恰到好处,自然而准确,满含对后辈的夸赞和期待。

想必韩偓和家人读了此诗,定会欣喜异常,对李商隐感激不尽。

第6首 宋朝孙觌的《送五侄归南安》

绿发青衫美少年,

追风一抹紫鸾鞭。

十年竹马儿童旧,

洗眼来看立道边。

这首诗是孙觌夸赞他五侄的,主要从外貌、形态方面对后辈进行夸赞,“洗眼”二字蕴含“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意,诗句间暗含对侄子未来的期待之情。

第7首 唐朝杨敬之的《赠项斯》

几度见诗诗总好,

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

到处逢人说项斯。

这是一首前辈夸奖、提携晚辈的诗,写作者读项斯的诗感觉他诗写得好,等见了真人才觉得他的人品远高于其诗,于是到处说项斯的好,使得项斯名声大噪。

这首诗体现出作者伯乐之心和乐于提携后辈之情,并创造了一个后世常用的成语:“逢人说项”。

下面再分享一首夸赞美女的诗。

第8首 唐朝李白的《清平调》三首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诗仙就是诗仙,这是一首即兴之作,将杨贵妃比喻成牡丹花和月中嫦娥,贵妃之美自然跃然纸上。

当然,李白另外两首《清平调》也都是夸赞美女的名诗。

在封建社会,谁的夸张最为珍贵?毫无疑问是皇帝,下面分享两首皇帝写的夸人诗,一首夸赞文臣,一首夸赞武将。

第9首 唐太宗李世民《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忠臣。

勇夫安识义,

智者必怀仁。

在唐朝几乎人人都会写诗,唐太宗李世民自然也不例外,这首诗是李世民赐给萧瑀,盛赞了萧瑀的仁德。萧瑀曾任尚书左仆射,也就是左相,他多次劝唐太宗行分封以保长治久安,得到李世民的赞赏。

这首诗运用比喻、借代等手法,颂扬萧瑀在和危难时刻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忠臣本性,“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两句流传甚广。

第10首 明朝朱厚熜的《送毛伯温》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朱厚熜就是明朝的嘉靖皇帝,这是他赠给大将毛伯温的一首七言律诗。当时安南叛乱,嘉靖派大将毛伯温出征,临行之际赠给毛伯温这首诗。毛伯温果然不负众望,兵不血刃的平定安南叛乱。

这首诗写的气势恢宏,极其鼓舞人心,尤其“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更是对毛伯温最好的夸奖。

最精彩的10首夸人诗分享完了,应该注意本文中这些诗都是夸赞“活人”的,夸赞中带有诗意,被夸的人岂能不心花怒放?

朋友们,除了文中这些,还有哪些精彩的夸人诗?欢迎分享。

写雪最美的10首诗词,如冰如玉,纯美轻盈,美到灵魂里

冬天的雪,是世间最美的白。

今日大雪,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二十一个,冬季六节气之三,意味着漫天飘雪的日子将要多起来。

雪是上天落下的惊喜。雪,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的,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不一会庭院就白茫茫一片了。

有冬入怀,有雪如诗,诗词君分享写雪最美的10首诗词,无限纯美,一定有你喜欢的那一句。

1、最巧妙的雪: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春雪》

唐·东方虬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没有人将雪与花形容得如此巧妙。

初春忽降大雪,雪片纷纷扬扬飘满天空,落在树枝上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花。人们简直分辨不清园中的树究竟哪一株是真梅。

诗人并没有去写雪的美,而是将雪看作了春花。当雪落在枝头,让人分不清,哪个才是真的梅花。

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却又短小,含意浅显,生动有趣。

诗人这是心里苦盼春归已久而不得,却意外在雪花弥漫里望见了春回大地的希望。

2、最喜悦的雪:怕东风吹散,留尊待月,倚阑莫惜今夜看。

《红林擒近·寿词·满路花》

宋·陈允平

三万六千顷,玉壶天地寒。庾岭封的皪,淇园折琅玕。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直疑潢潦惊翻,斜风溯狂澜。

对此频胜赏,一醉饱清欢。呼䣔童翦韭,和冰先荐春盘。怕东风吹散,留尊待月,倚阑莫惜今夜看。

在陈允平笔下,雪是绝美的。

漫天飞雪,摄人心魄,感觉天地之间仿佛都是一片白茫茫,使梅岭封住光鲜的美景,淇园翠绿的竹子都失色。似片片梨花在空中烂漫,像细小柳絮在空中纷飞。

对于这样的美景,诗人不敢睡觉,怕东风吹散这飞雪,停杯待月,依靠着栏杆,怕自己不舍今夜的美景。

词人喜雪、恋雪,呼童引酌,欢饮尽赏。一“怕”字绘尽词人之恋雪深情。

雪似梨花,似柳絮,飘飞在这广袤的大地上。

3、想象最新奇的雪: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清平乐·画堂晨起》

唐·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李白的想象力,无人能比。

别人说雪像花,而他却说:雪花狂舞的气势如炉烟蒸腾,白色花草寒光闪闪挂一身玉琨。该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这比喻形容真的是没谁了。真是妙不可言,亏得他怎么想来。

冬天的雪是天上揉碎的云,好柔软,像棉花糖。

4、如冰如玉的雪: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咏雪》

元·吴澄

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剩添吴楚千汪水,压倒秦淮万里山。

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

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雪落人间,姿态万千。

雪压竹枝,在阵风的吹拂下,摇曳不定,宛如银凤飞舞。高高的云松,像屈曲盘旋的玉龙,令人望而生寒。不知谁在天上吹奏横笛,吹落这琼瑶碎玉般的雪花撒满人间。

在吴澄笔下,雪像玉龙,像更天上的琼瑶碎玉,吹向人间,是上天写给大地的情书。

雪是散落人间的日常,三三两两。

5、最秀雅飘逸的雪: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宋·毛滂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

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梅瘦。

雪如人生,人生似雪。

上片描绘飞雪的动态美,寄托了词人飘荡羁旅之悲情。纷飞的白雪,时而像翻穿绣帘的蝴蝶,时而像万千天女散花舒袖长舞,时而像落花飘洒,时而像飞絮蒙蒙。

下片写雪的静态美,寄托词人的孤高志趣。夜晚的雪景,如厚厚云絮铺满大地,似皎洁月光洒向原野。天宇大地,上下辉映,好一个银白的世界。它静无纤尘,多么玲珑剔透。

在雪中,一株梅花不畏严寒,孤独开放,那是诗人的倔强。

在雪中,还藏着孤独的人生,倔强地坚持。

6、最有韵味的雪诗: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别人是“看”雪,白居易在“听雪”。

这是一首咏雪诗,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枕头竟然冰凉,又见窗外一片通明。夜深了,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

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因衾寒窗明而知有雪,因闻折竹声而知雪重,写来曲折有致。

寒冬腊月,一起来听雪落下的声音。

7、最空灵的雪: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

宋·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这首咏雪词立意上虽无特别令人称道之处,却给人以美感,而成为梅溪咏物词中又一名篇,其妙处全在于其精工刻划。

全词始终紧扣春雪纤细的特点来写,“巧沁兰心,偷粘草甲”之春雪,决不同于“战罢玉龙三百万,败残鳞甲满天飞”之冬雪,“碧瓦难留”、“轻松纤软”均准确把握了春雪的特征。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这一联,以柳芽被雪掩而泛白称之“白眼”,又以杏花沾雪若女子涂上铅粉,而谓之“素面”。“青未了”、“红欲断”,准确地把握了分寸,笔致细腻,空灵而不质实。

这场雪过后,风就有了冬天的味道了。

8、最浓香的咏雪词:当时悠飏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洛阳春·雪》

清·纳兰性德

密洒征鞍无数。冥迷远树。

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

惆怅琐窗深处。湿花轻絮。

当时悠飏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纳兰容若笔下的雪,姿态万千。

雪是壮观的,他说:雪花铺天盖地落下,迷蒙了远处的树林,模糊了重叠的山岭,教人无法辨个明白,仿佛身陷五里雾中。

雪也是轻盈可爱的,他说:当初这雪花也飘进过我们的窗户,一如濡湿的花朵、轻盈的柳絮。那悠扬的样子多么惹人怜爱,但不是因为雪花太美,而是因为你就在我身边。。

雪是怎样的形态,取决于你是怎样的心情。

今年冬天想和你一起看雪,不止看雪,不止冬天。

9、最轻盈的雪: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

《清平乐·雪》

宋·孙道绚

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

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

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轻盈的模样,此形容可谓贴切传神。

雪花飘飘洒洒满天飞舞,一副轻盈潇洒的模样。半夜只听得窗外大雪下的沙沙作响,压折那院中梅树和竹枝。

面对大自然馈赠的这些美丽的精灵之物,惊喜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作者在看到这一幕情景的时候,她的嘴角,当时兴许是泛起了一抹久违的微笑的。

谁不喜欢雪呢?特别是在萧瑟的冬日。

10、最清幽的雪: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一般人好用鹅毛柳絮(如谢道韫)、碎琼乱玉(如施耐庵)等来写雪景。王维写雪,笔墨空灵,感觉细腻而有层次。

诗人先从听觉着笔,写他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接着写视觉所见: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风听竹”有声,“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

接下去的一联,“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二字写静,表现给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深巷静”、“广庭闲”、则渲染雪夜里深巷、广庭环境的清寂,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王维吸取了前人写雪的艺术经验,同样运用不粘滞于物象而纯从感觉印象着以淡墨的表现方法,绘出一幅清寒、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夜雪图。

听雪,听的其实是心,是情,是万千浮华归于沉寂后的大静。

又是一年冬日到,又是一年大雪时,雪飘飘摇摇来到人间,予你以欢喜或悲伤。

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天的来信,请你好好收藏。待凛冬离去,雪融草青,相信一定有新的相逢将温暖延续。

古人是如何夸赞别人“有才”的?

中国是一个历来重视文化艺术,而轻视科技和理工的国家。古代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考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经义、策问、诗赋,到明清时,更是以八股取士。而且做学问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进入仕途,使得人们往往皓首穷经,就为一朝登科,这就导致科技革命没有在中国诞生。

进入近现代,中国也没有出现足以改变世界的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致使现在好多核心技术掌握在西方国家,好多的产业往往被西方国家卡脖子。

写得一手好文章,历来受人称赞,从古至今皆然。即便是现在,单位里的“笔杆子”也总是被视为才子,能够迅速晋升,飞黄腾达。几千年重视文科的观念很难改变,仍然在影响着现在的国人。

古人称赞别人“有才”,其实就是夸这人文思敏捷、文采出众。也就是说,古人认为的人才,就是文章写得好,且能够出谋划策。而现今社说的人才,多指的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对社会有创造性贡献的人。

在古代社会,读书识字者少之又少,能够识文断字已是佼佼者,因而,有才能的人,是非常受人尊重和敬仰的。爱才惜才, 礼贤下士,是历代传统,对有才之人不吝夸奖,赞语也不落俗套,丰富生动且文雅贴切。

夸赞人有才的词语也不可胜数,如:“过目成诵”,“教一知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对答如流”,“出口成章”,“思如泉涌”等等。

一、八斗之才

南北朝时,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他寄情于山水,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并称为“江东第一”。

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细致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山水诗一派。宋文帝很赏识谢灵运的文学才能,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谢灵运曾饮酒时自叹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谢灵运为人清狂,恃才傲物,但他唯独对曹植的才华欣赏折服至极,认为自己才能是一斗,而曹植才高八斗。

曹植,字子建,生前封陈王,死后谥号思,故世称陈思王。他的文学才能,为当时和后世所喜爱和推崇。谢灵运在自负的同时,又对曹植作了高度的评价。

(子建祠)

由此,后世便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如李商隐的《可叹》中有:“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句,唐代徐夤的《献内翰杨侍郎》中有:“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句等等。

二、江郎之才

南朝江淹,历仕宋、齐、梁三朝。江淹才华横溢,善于作拟古诗,获得极高评价。辞赋更是名冠一绝,名篇《恨赋》、《别赋》,传诵一时。江淹的辞赋在艺术风貌上呈现出悲慨劲健之气,在古意中流出一股清丽之韵,一扫当时赋坛上的靡靡之音,代表了当时辞赋的极高水平。有江淹之才,说明才华极为出众。

(江淹墓)

钟嵘在《诗品·齐光禄江淹》中说:“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典故出处,意思是江淹“还笔”之后,才华尽失,写不出好诗文了。当然这个故事纯属梦境,属于传说,江淹的才华是极高的,并没有所谓的“才尽”的说法。

三、夺席之才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喜欢解“经”,在正月初一让百官互相谈经辩驳,凡在经义上辩驳失败者,就将席位让给辩胜者。侍中戴凭熟读经典,能言善辩,口若悬河,因而接连取胜,无人能敌,一连坐了五十余个席位。

“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余席。故京师为之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后汉书·儒林传·戴凭传》)。

(帝王席位)

戴凭夺席的典故,说明戴凭不仅饱读经典,而且口才一流,善于辩论,人们因而把这种善于辩驳的才能称为“夺席之才”。

四、夺锦之才

一次,武则天游洛阳龙门,下诏令众臣赋诗,先成者赏赐锦袍。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则天赐给他锦袍。不一会儿,宋之问的诗也写成,武则天看后赞叹吟赏不已,认为宋之问诗高于东方虬,便令人将锦袍从东方虬手中夺回赏与宋之问。

《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鉴之嗟赏,更夺袍以赐。”

(锦衣龙袍)

后人因此用“夺锦之才”或“夺袍之才”,称赞那些文采出众、才识超群之人。明代高启《谢赐衣》就有“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句。

五、扫眉之才

薛涛,唐代传奇女诗人,字洪度。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缠绵悱恻的恋情。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薛涛终身未嫁,安享高寿,今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薛涛、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流世诗作有90余首。

(薛涛雕像)

才女薛涛才貌双全,与当时文人骚客诗书唱和,令人啧啧称奇,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女诗人,被称为扫眉才子。

唐人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云:“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扫眉之才,是说薛涛的才情为众多才女所不及,夸赞薛涛是集才情与美貌于一身。

明人程嘉燧《阊门访旧作》有“扫眉才子何由见,一讯桥边女校书”句;清人王鸿《柳絮泉》有“扫眉才子笔玲珑,蓑笠寻诗白雪中”句;清代女词人吴藻也在词中写道:“一样扫眉才,偏我清狂,要消受玉人心许。”

六、咏絮之才

东晋重臣、名士谢安,善于清谈,为人温和,处事公断,时人王俭称其“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

据《世说新语》记载,一次,谢安举族雅集,与兄弟子侄一起讲文论道。恰逢天降大雪,谢安忽发兴致,问大家道:“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可用什么比拟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答道:“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谢安欣然大笑。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聪颖有才智,怪不得她嫁给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还感到委屈了自己,曾大发牢骚道:“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意思是天地之间,竟有王郎这种人,对王家极为不满。

(伏案读书美女)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记载: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后世就用“咏絮之才”,表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

七、王佐之才

语出《汉书·董仲舒传》:“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董仲舒像)

荀彧,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曹操非常赏识他,不止一次对身边人说:“吾之子房”。意思是荀彧的才谋与张良不相上下。南阳名士何颙对荀彧更是推崇备至,说他是“王佐才也”、“颍川荀彧,王佐之器”。

“王佐之才”中的王,指帝王;佐,是辅佐,意思是一个人的才能足以辅佐帝王,有非凡的治国能力。

八、五步之才

唐开元年间的书生史青,零陵人,聪敏强记。他上书唐明皇,说曹植七步成诗,不算稀奇,自己只需五步就行。唐明皇以《除夕》为题,命他作来。史青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清人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记载:“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

后人因此称才思敏捷者为“五步之才”。

九、七步之才

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皆具有极高的文学才华,代表了建安文学的辉煌。曹丕称帝后,对其弟曹植心存芥蒂,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曹植才思敏捷,应声做出让后人称道的《七步诗》。

(曹植七步诗)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后世以“七步之才”形容才思敏捷。

十、学富五车

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春秋时的惠施读过的书要装满五辆马车,形容读书多、学问丰富。

(竹简)

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十一、著述等身

贾黄中,字娲民,北宋初名臣,曾任翰林学士。贾黄中的父亲贾玭是进士出身,他非常严毅,善于教子。贾黄中年幼时非常聪明,跟着父亲读书。每天清晨,父亲命他站立,展开书卷令其读,称“等身书”。

《宋史·贾黄中传》记载:“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后人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渐渐地,后人将其演变为所读的书或所写的书摞起来有身子高,多作“著述等身”、“著作等身”等。清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说:“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十二、三十乘书

张华,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张华出身贫寒的庶族。其父曾为魏渔阳郡守,但很早去世,张华年少时家境贫寒,以牧羊为生。但他“少好文义,博览坟典”,所著《鹪鹩赋》,深得名士阮籍赏识,被赞有王佐之才,并得刘放、卢钦等荐举,步入仕途。西晋建立,又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后再拜中书令,加散骑常侍,又任度支尚书、太子少傅、右光禄大夫等官,最终卒于司空之职。

《晋书·张华传》记载他:“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张华一生清廉,死后唯有书籍堆满家宅。后人便以“三十乘书”,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

十三、梦笔生花

关于“梦笔生花”的故事,有两种传说,一种传说主人公是纪少瑜,另一种传说是主人公是李白。

其一:南北朝时期,南朝名士纪少瑜在幼年时,才华并不出众,但他非常刻苦读书,他的努力和诚心感动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书时不知不觉睡着了,梦见当时著名的文人陆陲把一支笔送给了他,并告诉他用这支笔能够写出最精彩的文章。纪少瑜梦醒之后,果然在枕边发现一支非同寻常的毛笔。从此,纪少瑜的文章飞速长进。终于成为有名的作家,后来官至东京大学士。

(毛笔)

其二:大诗人李白一天深夜在睡意朦胧中,一边吟诗,一边随风飘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只见四周云海苍茫,花木葱茏。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正在这时,一支巨大的毛笔耸出云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样。李白心想:“如果能得到这支巨笔,用大地作砚,蘸海水为墨,拿蓝天当纸,写尽人间美景,那该有多好。”就在他浮想联翩之时,忽然听见一阵悠扬悦耳的仙乐,并有五色光芒从笔端射出,接着在笔尖开放出一朵鲜艳的红花。那支生花笔渐渐移动,朝着他飘然而来。李白眼看那支光芒四射的生花妙笔越来越近,便伸手去取,当快要摸到粗壮的笔杆时,不觉惊醒,原来是黄粱一梦。

李醒之后,反复回想梦中情景,总想不出是在什么地方。他决心遍访名山大川,寻找梦中仙境。后来,李白云游到黄山,发现了梦中景象与黄山山形一模一样。据传说,自从李白见到这景象后后,名诗佳句便源源不断而出。

(黄山)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记载:“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后人用“梦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形容文思大进,下笔如泉涌。

十四、文不加点

最早见萧统《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意思是祢衡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后人用“文不加点”、“不加点窜”等,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一挥而就。

十五、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吕不韦养了三千门客,他把门客的见解和心得都汇集起来,写成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著,是为《吕氏春秋》。吕不韦把这部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删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因而留下“一字千金”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文章非常精要,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吕氏春秋》)

典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后人用“一字千金”、“金悬秦市”等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极高价值。

十六、洛阳纸贵

左思,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其貌不扬、身材矮小,也不善言辞,曾学习书法、琴艺,都没有学成。就连他父亲都说他:“左思根本没法和我小时候相比。”左思听到父亲的话非常难过,于是发奋读书。

左思文采渐渐显现出来。他用一年时间写了一篇《齐都赋》,文章辞藻华丽。他还想写一篇《三都赋》,正好这时他们全家搬到了都城洛阳,左思就去拜访当时的著作郎张载,向他讨教。他又四处收集资料,精心构思,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三都赋》的创作上。那段时间他家里堆满了资料,走廊里、庭院里,就连厕所里都放着笔和纸,只要他想出来一个好句子,就赶紧记录下来。就这样耗费了十年时间,左思终于写出了著名的《三都赋》。

《三都赋》写成后,左思将文章送给当时的文学家张华品评。张华越读越喜欢,并拿去给当时的学者皇甫谧看。皇甫谧读后大为赞赏,亲自为文章写了序言。《三都赋》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洛阳,每个人读了都赞不绝口。人们争相传阅抄写,一时间竟让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这就是“洛阳纸贵”的典故。

(洛阳纸贵)

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三,与《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后人用“洛阳纸贵”,形容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此外,古人还用“倚马之才”形容人思路敏捷;用“压倒元白之才”称道人的学识超凡;用“潘江陆海之才”赞许人的才华横溢。

(笔墨纸砚)

在科技为主的现代社会,更应该注重自然科学,要培育更多的自然科学人才,推进社会的发展,同时,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使得科学有人文情怀,人文有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