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

丁卯时是几点钟的时间啊 庚午时是几点

丁卯时是几点钟的时间啊 庚午时是几点

本文目录一览:

天干地支年月日时算法(四)

前面讲了年月日的算法,那么剩下最后一个时辰的算法就简单了。

以前把一天分十二时辰,一个时辰两小时。

因为时辰的地支是固定的,

对应现在小时制的时间是:

前一日23:00-1:00是子时

1:00-3:00是丑时

3:00-5:00是寅时

5:00-7:00是卯时

7:00-9:00是辰时

9:00-11:00是巳时

11:00-13:00是午时

13:00-15:00是未时

15:00-17:00是申时

17:00-19:00是酉时

19:00-21:00是戌时

21:00-23:00是亥时

时辰的算法需要用到的是五鼠遁歌: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处发?壬子是真途。

举个例子,甲子日早上9:30分,9:00-11:00是巳时,那么应用歌诀“甲己还加甲”,可以知道这一天的子时是甲子时,接下来依次类推乙丑时、丙寅、丁卯、戊辰、己巳,那么这个时辰就是甲子日己巳时了。多用几次,多练习推算就会熟能生巧了。

附上时辰干支图

图源网络,侵权必删

11日入伏,入伏时间如何确定?

新华社天津7月9日电(记者周润健)7月11日,今年的三伏大幕将正式开启。一些细心的公众发现,去年入伏时间是7月16日,而再早一点的年份还有7月13日、7月17日入伏的。哪天入伏,是咋定的?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伏天不仅天数不确定,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就连入伏开始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样。

实际上,入伏开始的日期并不以公历或者农历的某个固定日期作为起始,而是通过干支纪日法推算出来的。但要准确数出伏天,还需要了解农历的夏至日,以及干支纪日法的顺序。

我们知道,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而农历二十四节气就是其中“阳历”的部分——它是把太阳运行一年的时间平均分成24份来确定的,所以节气的时间点在阳历上反而比较固定。比如夏至,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只会在6月20日、6月21日和6月22日这三天变动,绝大多数年份为6月21日。

夏至后不久,便是伏天。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其中的“庚”,指的就是天干中排第七的那个字。这句话的意思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而这一天何时到来,就没有什么规律了,只能去查黄历上的干支日期。不过现在比较方便的是,网络上能很容易地查到日期的干支顺序。

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三个带庚的日子为庚午日,对应的公历日期是7月11日,所以这天就成了今年入伏开始的日期。

修立鹏表示,每年入伏的开始日期虽然都不一样,但均在公历的7月中旬。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为7月11日至20日。“今年是本世纪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

三伏又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从时间上来讲,大约在公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正好处在小暑和立秋之间,天气既潮湿又闷热。我国古人在诗句中就描绘了三伏的各种炎热,如“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等。

修立鹏提醒,伏天期间,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顺利度过这段酷热难熬的时节。

记者:周润健

海报制作:方金洋

来源: 新华网

天干地支年月日时算法(四)

前面讲了年月日的算法,那么剩下最后一个时辰的算法就简单了。

以前把一天分十二时辰,一个时辰两小时。

因为时辰的地支是固定的,

对应现在小时制的时间是:

前一日23:00-1:00是子时

1:00-3:00是丑时

3:00-5:00是寅时

5:00-7:00是卯时

7:00-9:00是辰时

9:00-11:00是巳时

11:00-13:00是午时

13:00-15:00是未时

15:00-17:00是申时

17:00-19:00是酉时

19:00-21:00是戌时

21:00-23:00是亥时

时辰的算法需要用到的是五鼠遁歌: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处发?壬子是真途。

举个例子,甲子日早上9:30分,9:00-11:00是巳时,那么应用歌诀“甲己还加甲”,可以知道这一天的子时是甲子时,接下来依次类推乙丑时、丙寅、丁卯、戊辰、己巳,那么这个时辰就是甲子日己巳时了。多用几次,多练习推算就会熟能生巧了。

附上时辰干支图

图源网络,侵权必删